2018-05-17至2018-05-19 上海
English
导航

Nat. Chem. Biol. :基于抗体的化学诱导二聚化策略应用于细胞治疗

来源:王初

antibody.jpg

本文来自Nat Chem Biol,通讯作者Prof. James A Wells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San Francisco. 这篇文章在Nat Chem Biol上发表,蛋白质组学鉴定酶连接位点策略优化肽连接酶特异性。作者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人类抗体的化学诱导二聚化策略,并将该策略成功应用与细胞免疫治疗的过程中。


化学诱导二聚化(chemically induced dimerizers, CIDs)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外源调控信号转导过程的策略,目前最热门的应用便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-cell (CAR T-cell) 免疫治疗法,临床上可以有效治疗白血病。在自然界中,最经典的例子便是FKBP-FRB CID体系,但所使用的rapamycin具有很强的毒性和免疫抑制性。基于目前应用的一些限制,作者试图开发新的CID体系,期望实现外源更好的调控,进行细胞免疫治疗。


作者首先师法于自然,FKBP-FRB CID体系中rapamycin 和FKBP12结合后会产生新的结合表面,而且小分子的大部分处于表面,然后FRB识别并特异性结合该复合物。因此作者对PBD中所有结合小分子的蛋白质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后,发现人BCL-xL-ABT-737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复合物,小分子暴露于结合表面。然后作者利用噬菌体筛选技术对 该结合区域特异性识别的抗体进行筛选,得到的抗体只能识别并有效结合在BCL-xL-ABT-737复合物的小分子结合位点附近。经过实验反复验证,发现最终得到的抗体AZ1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结合能力,因此作者将该体系进行了细胞治疗的应用,包括调控基因的表达和激活免疫细胞。作者分别将该体系和CRISPRa和CAR-T技术相结合,当加入外源小分子ABT-737时,CRISPRa体系可以迅速激活下游基因,实现精准调控;在T细胞上连接BCL-xL蛋白质,加入小分子ABT-737后,可以是T细胞靶向连接有AZ1的癌细胞,实现选择性杀死。最后作者证明了该小分子使用浓度均为nM级别,远低于其诱导细胞死亡的浓度,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。总之,作者在本文中对CID体系进行了进一步拓展,结合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结合能力,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了细胞治疗过程中,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。(生物谷Bioon.com)


邀请函

下载邀请函
×
留下姓名电话和邮箱,邀请函直接发送到邮箱
*姓名:
* 电话:
* Email: